在医学科研领域,选对期刊投稿对于科研人员至关重要。2025 年,有一本期刊成功晋升一区,吸引了众多科研人的目光,它就是《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这本期刊不仅对国人友好,初审速度快,对生信研究也十分包容,且不收版面费,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投稿的热门选择。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本 “医学神刊”。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于 1994 年创刊,2009 年转至 BMC 旗下 。它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审的期刊,致力于涵盖基础医学科学的所有基本和分子层面内容,着重强调生物医学问题的分子研究以及分子机制探究 。该期刊由台湾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提供支持,这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响因子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的影响因子近年来表现出色。在 2022/2023 年度,其影响因子高达 11.0 。虽然到 2023-2024 年度,影响因子有所下降,为 9,但这一数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从历史数据来看,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呈稳步上升趋势,2016 年为 3.113,2017 年增长至 3.571,2018 年达到 5.071,2019 年为 5.203,2020 年进一步提升至 8.41,2021 年更是跃升至 12.771 。这表明期刊在学术领域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发表在该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广泛关注和引用。
分区情况
在中科院分区表 2023 年 12 月升级版中,《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表现亮眼,成功晋升至大类学科医学 1 区 。在小类学科中,细胞生物学、医学:研究与实验均处于 1 区 。
在JCR 分区中,该期刊在细胞生物学、医学:研究与实验领域同样处于 Q1 区 。高分区意味着期刊在所属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能够为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发文量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的年发文量相对较为稳定。以近几年的数据为例,2023-2024年度发文量为 92 篇 ,此前几年也大致保持在 100 篇左右 。稳定的发文量说明期刊在稿件筛选上保持着严格且一贯的标准,确保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这也使得该期刊在学术领域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关注和投稿。
国人占比
对于国内科研人员来说,期刊对国人的友好程度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从过往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期刊的发文量十分可观,共发文 881 篇,位居第一 。这充分表明该期刊对国内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为国内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表平台。在国内 / 外机构发文情况方面,发表数量较多的国内单位有台北医科大学(106 篇)、国立台湾大学(93 篇)、国立成功大学(91 篇)、国立卫生研究院(76 篇)、国立阳明大学(47 篇)等 。这些数据进一步体现了该期刊在国内学术界的受欢迎程度。
自引率与预警情况
2024 年《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的最新自引率为 1.10% ,处于极低水平。低自引率意味着期刊不存在通过大量自引来提高影响因子等不当操作的嫌疑,有力地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同时,截至目前,该期刊并未被列入任何预警名单,这让科研人员在投稿时无需担忧期刊的潜在风险,能够放心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递至此。
投稿指标
审稿速度:该期刊在审稿速度方面表现卓越,官方宣称初审平均仅需 18 天 。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极具吸引力,能够大大缩短论文发表的周期,让研究成果更快地与同行交流分享。以实际投稿案例来看,不少作者反馈从投稿到收到初审意见的时间基本都在官方宣称的时间范围内,甚至有些稿件能够更快地完成初审。
录用率:虽然期刊未明确公布录用率,但从过往投稿作者的反馈以及期刊的发文情况综合判断,其录用率相对较为可观。由于期刊对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包容性较强,只要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符合期刊的收稿范围,就有较大机会被录用。
版面费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一大显著优势是不收取版面费。对于许多科研团队来说,版面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该期刊无需作者支付版面费,这无疑减轻了科研人员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科研人员能够毫无顾虑地向其投稿,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吸引力。
收稿范围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收稿范围广泛,涵盖多个基础医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解剖病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与病毒学、分子、细胞与癌症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生理学等。
主编团队
期刊总结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凭借其诸多优势,在医学科研领域备受瞩目。该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稳居中科院和 JCR 的 1 区,能够显著提升科研成果的曝光度。其审稿速度较快,初审平均仅需 18 天,这大大缩短了论文发表周期,加速了研究成果的传播。
此外,该期刊对国内科研人员十分友好,国人发文量位居第一,且不收取版面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科研团队的经济负担。在收稿范围方面,该期刊涵盖多个基础医学领域,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包容性强,尤其对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较为支持,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表平台。
然而,该期刊也存在一些劣势。其年发文量相对较少,稳定在 100 篇左右,这意味着投稿竞争较为激烈,科研人员需要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和高质量,才更有可能被录用。此外,尽管收稿范围较广,但该期刊更侧重于基础医学的分子层面研究,对于一些偏临床应用或其他交叉学科且分子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的稿件,可能较难被接收。
相关文章推荐